
* maborosi
>>>Saturday, September 23, 2006

不知道為甚麼,那時候他就選放了一整套是枝裕和的《幻之光》。因為看的是錄影帶,對比不夠明晰,本來幽暗的畫面就變得更加迷糊。可縱然椅子的設計很差,但 A814 永遠成就我最初的觀影經驗(杜魯福《四百擊》、高達《女人就是女人》、安東尼奧尼《Blow Up》……)。因為難忘,已是最好的時光。是的,當回憶久遠,一切都變得美好。
面對如此惡劣的觀影環境,我與身旁女朋友卻仍然落淚了。女朋友就曾托就讀城大的友人借得 VHS 再次重溫;而這次,當我們知道 BC 的「亞洲電影節」,選了是枝裕和作焦點導演,大家都不約而同想在大銀幕再看一遍《幻之光》。
之前的一個星期,我每天數算日子,希望快點得睹這束光。但總是太遲,太遲了。270A 竟然在吐露港近馬場的地段嚴重塞車。在車卡內不上不下,看著時間分秒掠過,急躁的我氣得想殺人,卻又不住跟自己說,會過去的。現在仍為不揀火車地鐵後悔不已──我還是信任我的雙腿,即使從地鐵站到影院的一段路程不算短。幸好,持票的是友人,不受耽擱;而 BC 的票房職員竟肯替我們保管戲票,讓遲來近半句鐘的我在那兒取票,不用再麻煩友人摸黑出出入入。
結果,我連淺野忠信的一面也見不到。

縱然如此,還是很難過,還是會流淚。即使題材類近的《藍》或《枕邊謎》,亦不曾讓我如此感動。場外豐盛的物質世界,突然變得毫不重要。我只想嬉戲唱遊到下世紀。我只想夠跟喜歡的人手牽手,靜靜看這樣純粹的電影。請你別嫌我將這煽情奉獻給你。
很想到日本去,吃一口灑了鹽的西瓜。幻之光,就是一陣夢的幻覺。像我知道所有不會發生的,都寫進詩歌之間,就如〈打開了〉被挪用的「幻之光」,結果只成打錯了。只是,誰擁有同樣的心靈值得我分享?無論打開與否。無論結局是否意味 Yumiko 留下遺書。
* 2006/10/06
:: posted by my lock, 6:11 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