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 再看一次幻之光
>>>Thursday, September 28, 2006
當銀幕更闊更大,微小的移動便顯得相對清晰。像結尾前的一幕,之前看的兩次,只聽到孩子深刻的笑聲與追逐聲,彷彿畫外音一樣,與眼前的畫面無關。這次凝神再看,原來爸爸、孩子與小狗,正在畫面的右上方,向著傾斜的山坡前進。也許是電視送飯的訓練,讓我們僅熟悉近鏡,看似掌握得多而感到安全,最終習慣把芝麻綠豆都無盡放大,誰還懂得遼闊視野呢?
環境或多或少塑造人物對世情的了解。Yumiko 再婚以後,終於搬離傷心地,到第二任丈夫靠海的漁村居住,重新展開生活。由於臨海的關係,四季氣候截然不同,平靜以後,就是暴烈。導演耐心捕捉的四時景色,壯闊得叫人難以忘懷﹕春天的綠意(隧道內的綠光、湖邊的小人兒倒影)、夏季的潮熱(赤裸的肢體、西瓜的爽脆)、秋天的蕭瑟(準備保護房子的木圍板)、隆冬的暴雪(抱著油燈、飄雪下的送殯行列)。景緻的變化,正好跟角色的心境互相配合,禁不了想起歐陽修的〈醉翁亭記〉,更為導演的恆心耐力敬佩不已。要決定一個大遠景、控制當中的構圖,需要怎麼樣的眼界呢?已經活到生命的另一個關口,看見數字的增加就覺得怵目驚心,但其實只是一個人,甚至不用大自然的蒼茫也懂得微塵的道理。劉鎮偉說,只要一下深呼吸,甚麼煩惱都會消散。
近年很喜歡以日本近海小漁村為背景的電影(《鰻魚》、《赤橋下的暖流》與《那年夏天,寧靜的海》),像極自小看的「日本風情畫」,居民生活節奏緩慢,鄰里關係緊密,與繁囂的城市無關,只是船笛的低鳴、海鷗的嘶叫,還有變幻無常的海──意味隱藏、掩埋,偶然平靜和緩慢,卻又如此洶湧與暴烈,所以人們總從海得到豁然的領悟、了斷的契機。(但由美子的丈夫郁夫面對日復日的鐵路和月台,卻下了輕生的決定。)
風吹過,紙張攤開,留下一根筆管,是人去樓空了嗎?再度春至,然而甚麼是餘溫呢?忽然就很渴望那一份投出去的稿件會被刊登了。
環境或多或少塑造人物對世情的了解。Yumiko 再婚以後,終於搬離傷心地,到第二任丈夫靠海的漁村居住,重新展開生活。由於臨海的關係,四季氣候截然不同,平靜以後,就是暴烈。導演耐心捕捉的四時景色,壯闊得叫人難以忘懷﹕春天的綠意(隧道內的綠光、湖邊的小人兒倒影)、夏季的潮熱(赤裸的肢體、西瓜的爽脆)、秋天的蕭瑟(準備保護房子的木圍板)、隆冬的暴雪(抱著油燈、飄雪下的送殯行列)。景緻的變化,正好跟角色的心境互相配合,禁不了想起歐陽修的〈醉翁亭記〉,更為導演的恆心耐力敬佩不已。要決定一個大遠景、控制當中的構圖,需要怎麼樣的眼界呢?已經活到生命的另一個關口,看見數字的增加就覺得怵目驚心,但其實只是一個人,甚至不用大自然的蒼茫也懂得微塵的道理。劉鎮偉說,只要一下深呼吸,甚麼煩惱都會消散。
近年很喜歡以日本近海小漁村為背景的電影(《鰻魚》、《赤橋下的暖流》與《那年夏天,寧靜的海》),像極自小看的「日本風情畫」,居民生活節奏緩慢,鄰里關係緊密,與繁囂的城市無關,只是船笛的低鳴、海鷗的嘶叫,還有變幻無常的海──意味隱藏、掩埋,偶然平靜和緩慢,卻又如此洶湧與暴烈,所以人們總從海得到豁然的領悟、了斷的契機。(但由美子的丈夫郁夫面對日復日的鐵路和月台,卻下了輕生的決定。)
風吹過,紙張攤開,留下一根筆管,是人去樓空了嗎?再度春至,然而甚麼是餘溫呢?忽然就很渴望那一份投出去的稿件會被刊登了。
:: posted by my lock, 9:57 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