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 homme/femme
>>>Friday, July 28, 2006
這是我的最後一齣「奇斯洛夫斯基十年祭」﹕《短片節目三﹕男歡女愛》。本來不預計看那麼多套,以為除了杜魯福以外再沒有導演能那樣搖撼我,但自從嚐到《盲打誤撞》的意外喜悅後,決定再添選。畢竟,其實我早看過《藍白紅三部曲》及《兩生花》。
青春遊樂
礙於篇幅,短片難投入、乏印象,但這個節目所選取的幾段,仍然出色。最先播映的一節(Concert of Requests)大概拍攝於奇氏導演生涯的最早時期,敘事並不圓熟,故事有點青澀,故弄玄虛後,我還未能捉到他的訊息。但感覺倒是細緻的,如戀人替對方梳頭分界的溫柔,如公路上找尋失落帳篷的鏡頭,如躲在樹枝後偷窺的眼鏡男叫人想起後來的《情誡》,如結尾時公路展現漂亮的曲線(戀人關係一樣無法避免的起伏)。只是,眼鏡男一記大腳踢開手上足球,則顯得過份象徵因而顯得造次了,有點學生作品的忸怩。但整體來說,片子仍然很有趣味,輕輕幾筆,仍見張力。
冰淇淋流淚
同行朋友最喜歡的一齣,是片長五十多分鐘的 First Love。觀眾目睹一個少女自發現懷孕後的成長紀錄,同是女子的我就覺得很貼心了。年輕男女如何面對意外孕育新生命,本是尋常得老掉大牙的課題,但KK拍出來仍然清新可喜,很有紀錄片的況味。(朋友說,七十年代的《獅子山下》,亦拍出了同樣的生活質感。她一直掙扎好不好買下那個方育平系列,即有「元州仔之歌」那一輯。)通過入微觀察,戀人的喜樂與哀愁都傳到觀眾的骨髓去。年輕戀人「只有」愛情(天荒地老流連在摩天輪,在遊樂場內吃甜美的氣若柔絲棉花糖),卻漸漸領略生活的殘酷。不用說,開門七件事都需要金錢,沒有經濟基礎下,生活自然是充滿煩惱的。女角演來不卑不亢,咬緊牙關回到學校取成績表、在產房極痛下地獄生孩子、在工廠當刻板女工,願意接受命運安排,勇敢面對肩負責任。看到他們結婚,儀式、許諾、親吻,一切行進之完好,就不禁流淚。他們的父母上前祝福,但願他們活出比自己更好的人生……是不是沒有不是七零八落的人生呢?無法避免想起人生的無力與命運的播弄。遺憾才會令你珍惜得徹底,彷彿今生不再的詛咒。事實上,他們缺乏走出光明前路的條件,然而,誰又不邊走邊學呢。至少,他們存有愛。生活的磨難大概會慢慢吞噬不能吃進肚子內的愛,誰也會為了三餐一宿而爭執吵架,但至少有過永恆的一刻,兩個人是懷著愛並願意共同接受挑戰,勇敢地生活下去。我偶爾會為了人性的冷漠而感到無力和痛苦,但說到底還是存有「擁有」這種心態吧。不能計較。我始終不是那種自給自足到無需任何人的女子。我喜歡人,會為人臉的微細變化而感動流淚。有來有往,適度的牽纏,難忘的回憶,仍然相信生命需要分享。無論跌倒幾多次,孩子氣的眼睛依然透著好奇。我仍然相信純善真誠的東西,像片中那對年輕戀人,平凡的人生,卻體現了真實的人性。縱然免不了一拐又一拐,路卻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出來。或者,他們都比我們更勇敢。
不見光
到底感觸良多,但我最喜歡的偏是 The Underpass。男人和女人在地下隧道內渡過分離以前的最後一夜。困在小商舖內,彷彿身處一個密室之中角力和拉扯,如何同時釋放緊纏在心底的渴望和愛慾,如何表達內心的困惑同時不侵入對方的私人空間。個人的自由,相愛的佔有慾,只能在歪歪斜斜之中找尋鋼線上的平衡。裝飾中的櫥櫃鋪滿報紙,在罅隙之間看見人來人往眾生相。一對快要分開的夫婦,面面相覷,時而和平,時而激烈。室外的地下行人走廊,寧靜的夜仍偶然傳來流氓或賣藝者的聲響。經歷一整夜的廝磨,黑夜之後,城市慢慢轉醒,人們開始了倉皇的步伐,趕往每個人的目的地。天快亮了,你的心呢,它曾經屬於我的。在天亮之時,他們分道揚鑣,走入迷失的城市。會重逢嗎?誰知道呢?(李翹逃離移民局人員的監控,仍然遍尋不獲踏單車送外賣的黎小軍。直至女歌星死了,卻竟然在電視機的新聞面前駐足而重逢。微笑,也是千迴百轉卻又舉重若輕的表情了。)越繁華越冷清,城市是一隻巨形的獸,相逢都是身不由己。(那天在電車上深明這麼近那麼遠,然而卻竟同時看見一張認識的人臉。你回頭的時候,又看見誰在吶喊呢?)但如果錯失可以避免,我願意花光我的力氣。(不要走。)我只是喜歡暗啞的密室、空蕩的迴廊、無窗的房子、《最後一班地車》劇院下藏身的地牢。封閉、私密、自言自語,我總是不能擺脫地沉迷。對了,為了甚麼?還有甚麼呢。
* 2006/08/04
青春遊樂
礙於篇幅,短片難投入、乏印象,但這個節目所選取的幾段,仍然出色。最先播映的一節(Concert of Requests)大概拍攝於奇氏導演生涯的最早時期,敘事並不圓熟,故事有點青澀,故弄玄虛後,我還未能捉到他的訊息。但感覺倒是細緻的,如戀人替對方梳頭分界的溫柔,如公路上找尋失落帳篷的鏡頭,如躲在樹枝後偷窺的眼鏡男叫人想起後來的《情誡》,如結尾時公路展現漂亮的曲線(戀人關係一樣無法避免的起伏)。只是,眼鏡男一記大腳踢開手上足球,則顯得過份象徵因而顯得造次了,有點學生作品的忸怩。但整體來說,片子仍然很有趣味,輕輕幾筆,仍見張力。
冰淇淋流淚
同行朋友最喜歡的一齣,是片長五十多分鐘的 First Love。觀眾目睹一個少女自發現懷孕後的成長紀錄,同是女子的我就覺得很貼心了。年輕男女如何面對意外孕育新生命,本是尋常得老掉大牙的課題,但KK拍出來仍然清新可喜,很有紀錄片的況味。(朋友說,七十年代的《獅子山下》,亦拍出了同樣的生活質感。她一直掙扎好不好買下那個方育平系列,即有「元州仔之歌」那一輯。)通過入微觀察,戀人的喜樂與哀愁都傳到觀眾的骨髓去。年輕戀人「只有」愛情(天荒地老流連在摩天輪,在遊樂場內吃甜美的氣若柔絲棉花糖),卻漸漸領略生活的殘酷。不用說,開門七件事都需要金錢,沒有經濟基礎下,生活自然是充滿煩惱的。女角演來不卑不亢,咬緊牙關回到學校取成績表、在產房極痛下地獄生孩子、在工廠當刻板女工,願意接受命運安排,勇敢面對肩負責任。看到他們結婚,儀式、許諾、親吻,一切行進之完好,就不禁流淚。他們的父母上前祝福,但願他們活出比自己更好的人生……是不是沒有不是七零八落的人生呢?無法避免想起人生的無力與命運的播弄。遺憾才會令你珍惜得徹底,彷彿今生不再的詛咒。事實上,他們缺乏走出光明前路的條件,然而,誰又不邊走邊學呢。至少,他們存有愛。生活的磨難大概會慢慢吞噬不能吃進肚子內的愛,誰也會為了三餐一宿而爭執吵架,但至少有過永恆的一刻,兩個人是懷著愛並願意共同接受挑戰,勇敢地生活下去。我偶爾會為了人性的冷漠而感到無力和痛苦,但說到底還是存有「擁有」這種心態吧。不能計較。我始終不是那種自給自足到無需任何人的女子。我喜歡人,會為人臉的微細變化而感動流淚。有來有往,適度的牽纏,難忘的回憶,仍然相信生命需要分享。無論跌倒幾多次,孩子氣的眼睛依然透著好奇。我仍然相信純善真誠的東西,像片中那對年輕戀人,平凡的人生,卻體現了真實的人性。縱然免不了一拐又一拐,路卻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出來。或者,他們都比我們更勇敢。
不見光
到底感觸良多,但我最喜歡的偏是 The Underpass。男人和女人在地下隧道內渡過分離以前的最後一夜。困在小商舖內,彷彿身處一個密室之中角力和拉扯,如何同時釋放緊纏在心底的渴望和愛慾,如何表達內心的困惑同時不侵入對方的私人空間。個人的自由,相愛的佔有慾,只能在歪歪斜斜之中找尋鋼線上的平衡。裝飾中的櫥櫃鋪滿報紙,在罅隙之間看見人來人往眾生相。一對快要分開的夫婦,面面相覷,時而和平,時而激烈。室外的地下行人走廊,寧靜的夜仍偶然傳來流氓或賣藝者的聲響。經歷一整夜的廝磨,黑夜之後,城市慢慢轉醒,人們開始了倉皇的步伐,趕往每個人的目的地。天快亮了,你的心呢,它曾經屬於我的。在天亮之時,他們分道揚鑣,走入迷失的城市。會重逢嗎?誰知道呢?(李翹逃離移民局人員的監控,仍然遍尋不獲踏單車送外賣的黎小軍。直至女歌星死了,卻竟然在電視機的新聞面前駐足而重逢。微笑,也是千迴百轉卻又舉重若輕的表情了。)越繁華越冷清,城市是一隻巨形的獸,相逢都是身不由己。(那天在電車上深明這麼近那麼遠,然而卻竟同時看見一張認識的人臉。你回頭的時候,又看見誰在吶喊呢?)但如果錯失可以避免,我願意花光我的力氣。(不要走。)我只是喜歡暗啞的密室、空蕩的迴廊、無窗的房子、《最後一班地車》劇院下藏身的地牢。封閉、私密、自言自語,我總是不能擺脫地沉迷。對了,為了甚麼?還有甚麼呢。
* 2006/08/04
:: posted by my lock, 1:03 PM